本文转自:人民网-海南频道配资低息炒股配资门户
人民网海口9月12日电 海风入沪上,琼音共此时。9月11日晚,由海南省琼剧院创排的大型原创琼剧《黄道婆》亮相第34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评选舞台,唱响上海临港演艺中心。这是琼剧首次参评该奖项,也是海南文艺“走出去”的重要一步,标志着地方剧种在国家主流剧坛上的又一次精彩亮相。
演出现场。主办方供图
演出尚未开场,剧院外已聚集大量观众,不少戏迷提前数小时候场,只为一睹南国之声的风采。
演出现场。主办方供图
当晚,第34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评审专家及观摩团一行50人莅临观演,海南省旅文厅党组成员、副厅长刘成,艺术处二级调研员吕品,省文联驻会副主席彭太华,艺术研究室负责人邓志刚,省琼剧院院长杨济铭、副院长黎旺,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陈素珍等嘉宾也悉数出席,共同见证这一里程碑式的精彩演出。
演出现场。主办方供图
《黄道婆》以古代纺织女先贤黄道婆的生命轨迹为线索,结构如织、唱腔如歌、舞美如画,将海南传统文化、黎锦非遗技艺与女性精神巧妙交融,展现一位女性在民族交汇、命运沉浮中的精神突围。
从“我才十四岁,我不想死”的挣扎呐喊,到“只要穷人有衣穿,我吃苦受累都不皱眉”的坚定信念,黄四娘从松江漂泊至崖州,在黎峒重生,于孤独中改良纺车三十余载,终将黎锦带回江南,衣被天下。舞台巧妙运用黎族鼻箫、纺织布条、光影四季等意象构建空间层次,其中“纺车破茧”一幕仅用二十四秒浓缩三十余年孤勇,成为全场高潮。
《黄道婆》导演王青表示,全剧以“黎汉交融”为底色,用空灵写意的舞台语言构建南国氛围,在织布中织人、织情、织魂,“我希望观众看到的不只是黄道婆的故事,而是我们时代仍在追寻的精神高地。”
“这不仅是一部戏剧,更是一种精神延续。”编剧陈涣表示,黄道婆的故事既是大国工匠精神的现实映照,也是非遗传承与女性力量的时代表达。
“苦难铸就伟大,爱与坚韧是涅槃之火。”饰演黄道婆的一级演员、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林川媚,以情入唱、以技载魂,运用娴熟的转腔技巧与层层递进的情绪张力,将角色从少女到迟暮的生命轨迹演绎得细腻饱满。
演出当晚,观众数次落泪、掌声不断。来自上海的20岁大学生小张表示,这是他继海南旅游后第二次观看琼剧:“《黄道婆》颠覆了我对传统琼剧的认知,无论舞美、唱腔还是人物塑造都耳目一新。尤其将这样一位与上海、海南都有深厚文化关联的女性搬上舞台,让我们年轻人更深刻地理解了这段历史,也看到了琼剧充满生命力的现代表达。”
演出现场。主办方供图
海南省琼剧院院长杨济铭表示,《黄道婆》自立项起便肩负“以剧代言、以剧筑桥”的初心,历经多年打磨,力求在技艺、精神表达与舞台美学等层面取得突破。“我们希望全国观众听见琼剧、看见海南。”
他说,黄道婆的故事天然契合自贸港建设倡导的开放包容、自主创新精神。她敢于走出故土、跨越族群,融合技艺、回馈家国,这种“破而后立、融而能生”的精神,正是海南改革发展的文化写照。
据悉,9月13日,《黄道婆》剧组还将走进东华大学,开展主题集市与专场演出配资低息炒股配资门户,开启一场纺织文化的先驱者与“未来织造者”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。(李学山、古敏)
趣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